乐团的facebook粉丝专页

2010年8月12日星期四

麻坡华乐老前辈苏启明病逝 追悼会如小音乐会

麻坡华乐老前辈苏启明病逝 追悼会如小音乐会


苏启明老师
 (麻坡12日讯)麻坡华乐老前辈苏启明病逝,中化中学与启智合唱团为他举行追悼会,儼然像一场小型音乐会。

 苏启明于本月7日病逝,为了悼念这位麻坡华乐发起人,启智华乐团和中化华乐团昨晚特地安排一场別开生面的“以歌乐与启明老师告別”。

 仪式先由中化中学华乐团团友小组合奏《山川的回忆》,以纪念已故苏启明在1974年,带领中化中学华乐团参赛,凭此曲荣获全柔冠军兼全国亚军;並受邀到马来西亚电视台(RTM)录影,並追忆苏氏当年重编此曲。

 苏氏原本有意在中化中学华乐团成立40週年演奏会亲自指挥,而今却成回忆。

 苏氏第3儿子苏振华也在灵堂前,呈献二胡独奏《常相思》,追思父亲生前对他们的教诲。

 凯歌合唱团昨晚也组团,在中化中学华乐团小组伴奏下,献唱苏启明为凯歌合唱团编写的4首华乐伴奏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乌苏里船歌”、“阿拉木汗”、“半个月亮爬上来”。

 追悼会最后在中化中学华乐团代表张郁詮同学宣读悼文后结束。

 追悼会上没有道士摇铃声,反而是悦耳的华乐声,儼然像一场小型音乐会。

负起传承华乐使命
长子弃高薪厚职

苏启明早前向陈蕾士拜师,不只將华乐开枝散叶,也把4个儿子培育成华乐专才。

 苏启明长子苏英华(34岁)回忆时说,父亲在他小学三年级起,便开始栽培他学习古箏,到了中学才学琵琶,另三名弟弟也一样受到华乐薰陶,分別学习古箏、二胡,在华乐上各有专长。

 他说,他从2002年起在中化中学持教华乐,当时是因为父亲中风,且又遇到全柔独中华乐观摩演奏会时候,在群龙无首下加入中化华乐团,一直持教至今。

 苏英华透露,他原本是一家电脑公司系统工程师,因这样的机缘,而毅然放弃高薪厚职,负起继承父亲(苏启明)传承华乐的使命。

 他指出,父亲过世前曾重新编写《山川的回忆》,准备在明年1月举行的音乐会,亲自指挥这首,在中化华乐团于1971年创团后,首次在1974年参加华乐比赛中,获得全柔冠军兼全国亚军的曲目。

 “父亲也计划在中化百年校庆时,重新编写这部曲子献给中化,无奈完成心愿前已不在人世。” 

教完课程才离世

苏启明生前为华乐鞠躬尽瘁,临终前最后一刻也在为华乐。

 苏启明长子苏英华说,从创团到各分团成立,父亲算是华乐界服务最久的老师。

 他说,父亲对华乐鞠躬尽瘁,在临终前数小时,仍坚持在家里持教,並把整个课程教完后才离开人世,其对华乐真的是走到最后的一步。

 “我会继续先父未完梦想,希望帮他完成中化百年校演奏遗愿。”

 “他的离世很突然,也没有机会交代,所以目前所有的后续工作都会由学生去负责。”

 此外,苏英华透露,在父亲去世后这两天,有一只斑鳩一直棲息在住家前香炉上,好像是父亲在保护著家人,以及在追悼会中静静欣赏演奏乐曲。

少数会编曲华乐老师
世界各角落播种

苏启明早前先后创立启智华乐团和中化华乐团,是少数会编曲的华乐老师。

 在他多年细心的栽培下,华乐不仅在本地开枝散叶,也播种到沙巴和砂拉越,甚至世界各角落。

 从创团到各分团的成立,苏氏不仅算是华乐界服务最久的老师,甚至在临终前数小时,仍坚持將整个课程教完后才离开人世,令人无不敬佩和致以崇高的尊敬。

 苏启明自10多岁便对华乐有著浓厚兴趣,起初开始学习笛子和二胡,隨后参加启智书报社铜乐队当喇叭手,也参加了合唱团多年。

 于1967年发起组织启智书报社华乐团,高峰时期,曾率领该团北上南下巡迴演出,受到各地人士好评。

 年轻时师承于国宝级古箏演奏家陈蕾士教授,学习古箏及討教琵琶演奏技巧;也向新马多位华乐界前辈討教各种华族乐器的演奏技巧及华乐团组织法,並向钢琴老师陈庆昌学习乐理。

 1971年初,与罗微光校长及陈蕾士教授,在中化中学发起组织华乐团,並由苏氏为该校进行筹备及指导工作,直到离世,苏氏都未曾离开岗位。

 苏启明作了多首乐曲,更多次受邀到各地主持讲座及为各大小音乐赛事担任评审。2003年获颁“马来西亚表演艺术薪传奖—─终身卓越服务荣誉薪传奖”,肯定了苏氏多年来为对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及发展马来西亚音乐艺术的努力与付出。

老师无法验收成果
★郑静芳(麻坡凯歌歌乐协会合唱团团长)

 老师和本团合作数年,如今老师突然去世,无法验收成果,团员们都非常伤心,希望老师一路走好。

 老师原本计划在来临9月25日,出席本团举办的“风雨五年,情系歌乐”音乐会演唱,聆听他为本团编写的4首华乐伴奏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乌苏里船歌》、《阿拉木汗》和《半个月亮爬上来》。

纪念贡献灵堂演奏
★林子杰(中化中学华乐团毕业校友)

 为了纪念老师对华乐团的贡献,我们在灵堂前演奏了这曲,让老师钟爱的这首乐曲,陪他老人家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演奏《山川的回忆》是为纪念老师在1974年,带领我校华乐团贏取全柔冠军、全国亚军的经典纪念乐曲,当年,老师甚至还曾受邀带领华乐团到国营电视台(RTM)录影。

演奏老师代表作
★蓝正勛(麻坡中化中学华乐团团长)

 老师是一位使人敬佩的教练,即使中风了,他还是风雨无阻的到校指导我们练习,虽然老师已经离开了,但为了延续老师对华乐的热爱与期盼,本团届时將在演奏会上用心的演奏此曲,这是老师的代表作之一,我们要向老师交功课。

 华乐团將如期在明年一月举办的40周年演奏会上,演奏苏老师指定欲亲自指挥的《山川的回忆》,以完成苏老师心愿。

中化華樂團創辦人逝世,學生《山川的回憶》悼恩師


中化華樂團創辦人逝世‧學生《山川的回憶》悼恩師

2010-08-12 (光明日報)


一生為華樂的蘇啟明在逝世後,他的學生也以演奏華樂送別老師。(圖:光明日報)


    (柔佛‧麻坡)本地華樂界前輩兼麻坡中化中學華樂團創辦人蘇啟明逝世後,他教誨的華樂團成員在靈堂前以華樂齊奏一曲《山川的回憶》悼念恩師。蘇啟明一生為華樂,學生希望以華樂送別老師,悠悠樂聲飄揚靈堂,令人動容。蘇啟明老師於上週六晚上逝世,享年75歲。

      週三(8月11日)晚上,蘇啟明老師的三兒子振華也以二胡獨奏《常相思》獻給父親。這場告別儀式是由華樂團成員策劃。學生在觀看過往與老師相處的錄影片段時,也禁不住流下眼淚。

     麻坡凱歌歌樂協會合唱團一行30人也在華樂的伴奏下獻唱兩首民歌,即《阿拉木汗》及《半個月亮爬上來》,以祭這位本地華樂界的開山鼻祖。上述民歌是蘇啟明老師生前配合此團將在9月25日舉行的5週年音樂會,以華樂重新編曲。

編寫兩年後校慶曲目

    許多社團、學校、文化界人士、學生也紛紛到蘇老師靈堂前,獻上最後的敬意,蘇老師桃李滿天下,身在各地學生都回來協助喪事。

    蘇啟明長子蘇英華說,父親走得太突然,來不及交待,但父親生前正著手編寫兩年後的百年校慶曲目,這是父親的遺憾,他會盡力代父親完成。

    他說,父親生前也很想到中國海南島尋根,可是父親在2002年中風,兩年後第2度中風,以致雙腳無力,雖然家人已安排行程,但父親不想拖累家人而堅持不去,因此一直無法成行。
    “父親在臨終前數個小時,還在住家教導數名學生華樂,算是為華樂走到最後一步。”
他表示,父親在中風後仍堅持華樂工作,其中父親最愛的《真情永在》也是在2005年中風期間所創作,作為中化中學華樂團35週年音樂會,這首曲子也收錄在大馬華樂曲目冊裡。

麻坡凱歌歌樂協會合唱團30人在華樂伴奏下獻唱民歌,以祭蘇啟明老師。(圖:光明日報)

    中化中學華樂團團長藍正勳說,《山川的回憶》對老師及華團樂意義深遠,在1974年,即此團創立後不久,在老師的帶領下此團憑這首曲子獲得全柔冠軍及全國亞軍。

    他說,老師重編這首曲子,原本要在明年的40週年演奏會上再次執起指揮棒,可惜如今成了老師及團員的遺憾。但明年的演奏會照舊演奏《山川的回憶》,以完成老師的遺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