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团的facebook粉丝专页

2010年11月16日星期二

麻中化中学音乐会 旋律好观众听出耳油

麻中化中学音乐会 旋律好观众听出耳油

2010.11.16  星洲日报

        (麻坡15日讯)麻坡中化中学华乐团昨晚举行一场《狂恋提琴》音乐会。这也是自中化中学华乐团团导师苏启明逝世后,该团首次举行音乐会,意义深长。

    昨晚,音乐会在中化校友会礼堂举行,出席者众多。陈维武校长在会上表示,纯以提琴演奏的音乐会,在本地尚属罕见。这也是中化中学校友会礼堂首次举办音乐会。

    音乐会共有13名团员参与演出,表演项目包括独奏、合奏、大提琴二重奏等。所选的曲目,原本是以小提琴和钢琴演奏,但该团团员.重新编曲后,则以大提琴演奏。



2010年11月13日星期六

华乐团呈献西洋式音乐会 ”狂恋提琴“寻突破

华乐团呈献西洋式音乐会 ”狂恋提琴“寻突破

2010.11.13  星洲日报

        华乐演奏会听多看多了,麻坡中化中学华乐团为了寻求突破,由13名对提琴“恋恋有加”的华乐团成员,来一场“狂恋提琴”音乐会,为乐器演奏注入新风!

        这是该校华乐团自去年年底举办一场以吹系列为主的音乐会后,此次,将于本月14日(星期日)晚上7时30分,在中化校友会礼堂再办一场以低音为主的音乐会。该团相信,这或是国内首场以低音为系列的音乐会,对该团来说,亦是一项难度的挑战。

    大提琴是属西洋乐器,而中国传统的低音乐器是革胡。步入40周年,中化华乐团团员绞尽脑汁要呈献一场别具一格的音乐会,于是,有了这场纯以大提琴和倍大提琴演奏的构思。

苏英华:若反应好将续办

    该团团员自今年3月份便开始筹备,导师苏英华表示,这是一个新尝试,若反应好,接下来该团会续办类似主题系列的音乐会。

    苏氏指导华乐已有数年经验,他希望华乐团能摆脱予大众一种刻板与吵闹的印象,来一个特别且呈献趋向西洋式的音乐会。

    惟他坦言,以华乐演奏来说,多数人仍喜好那种高昂的气势,此次纯以低音为主,大众能否接受,对该团来说是极大的考验。

选曲偏向热门曲目

    为此,选曲方面就偏向热门曲目,以期不让观众觉得沉闷。“所选的曲目,原是以小提琴和钢琴演奏,我们重新编曲以大提琴演奏,所面对的技术问题确实来得更大,唯现已一一克服了。”

    苏英华也赞赏这13名团员,是该团目前相当强大的团队,他们皆热爱提琴,不断寻求技术上的突破。当中部分团员也毕业在即,为了珍惜聚在一起玩华乐的时间,他们要藉由这场音乐会,为这团队留个纪念。


2010年9月16日星期四

不务正业:秉承父亲遗志.电脑工程师华乐发光热

不务正业:秉承父亲遗志.电脑工程师华乐发光热

2010-09-16 (星洲日报/大柔佛)


苏英华(图:星洲日报)


34岁的苏英华原是一名电脑工程师,但为继承父亲苏启明的衣钵,毅然放弃高薪职位,执起教鞭投身华乐团。

苏英华是现任麻坡中化中学华乐团指导老师,他也是当地地华乐界前辈兼麻坡中化中学华乐团创办人苏启明的长子。回首10年前的他,是身处在生活节奏繁忙的吉隆坡,每日对著冷冰冰的电脑埋头工作,如今却已沉浸在悠扬的乐海之中,怡然自得。
苏英华1999年毕业於台湾,学成归来后便在吉隆坡工作。在2002年一场中化中学所主办的全柔甲华乐观摩会,由於当时父亲中风,身体抱恙难以独自兼顾,他才回来担任助教,协助父亲。

也因为这机缘,从此让他与华乐之间,繫上了意义深重的绳索。


捨弃了高薪,执起指挥棒,苏英华肩负推广华乐的使命。(图:星洲日报)










从小受父熏陶喜欢华乐

琵琶是苏英华最为拿手的乐器之一,
同时也是他最喜爱的乐器。(图:星洲日报)

对苏英华来说,父亲的一生总是与华乐形影不离。父亲临终前依然坚持为华乐鞠躬尽瘁的精神,更让他深深感动。父亲临行前的那一句“麻坡未来的华乐,就靠你了。”让他有所感悟:是该回来投入华乐的时候了。

他表示,小时候在父亲的熏陶下,也喜欢上了华乐,但在赴台留学期间,才与华乐渐行渐远。

苏英华坦言,从未想过会进入这行,因为当时已近乎放弃了华乐。直到回来重新新投入华乐后,才赫然发现原来心中对华乐,一直都有种难以割捨的情结。

他说,从事这行业除了是兴趣以外,更有种任重道远的使命感。虽然捨弃了可观的收入,得到的却是身心灵上的丰沛满足。



这点总让他想起父亲生前的教诲“工作不该计较收入多寡,要做得称心开心,生活才会充实,身心才能健康。”

尝试新元素引进新乐器

苏英华在中化中学华乐团任教已有8年光景,团员人数也从最初的50逾人,发展至今日的逾120人。能见到华乐团日渐茁壮成长,与学生们的进步,是他最大的成就感。

为有效推广及发扬华乐,他也不断在华乐中尝试新元素,並引进新乐器,让学员们能更得心应手的学习,同时也让外界对华乐有新的感受。

目前,该校华乐团正为了明年初的公演而努力,另外他也將策划改编一首民谣,以迎合2012年的中化中学百年校庆。

除了中化中学华乐团,他也负责指导三育小学华乐团,该校也是麻坡第一间设有华乐团的小学。
苏英华细心教导学生拉二胡的技巧。(图:星洲日报)

学生把握每一次练习的机会,假期间也到食堂来练习。(图:星洲日报)

正式公演前,苏英华与学生上下一心,努力排练。(图:星洲日报)

盼每年公演一次

每年呈现一次公演,是苏英华的最大期许。(图:星洲日报)



苏英华指出,每种乐器都有一位指导老师负责,才是最佳方案。但基於经费问题,此方案一时还难以实现。

目前的华乐团普遍都只聘请1至2位老师,对於小型团队来说还足以应付,但是对上百人的大型团队来说,则以4位指导老师来管理最为理想,否则难以兼顾。

每当见到学员们学习的热诚,他都倍感欣慰,同时也相信一定能办到每年呈献一次公演的期许。(星洲日报/大柔佛)



2010年8月12日星期四

麻坡华乐老前辈苏启明病逝 追悼会如小音乐会

麻坡华乐老前辈苏启明病逝 追悼会如小音乐会


苏启明老师
 (麻坡12日讯)麻坡华乐老前辈苏启明病逝,中化中学与启智合唱团为他举行追悼会,儼然像一场小型音乐会。

 苏启明于本月7日病逝,为了悼念这位麻坡华乐发起人,启智华乐团和中化华乐团昨晚特地安排一场別开生面的“以歌乐与启明老师告別”。

 仪式先由中化中学华乐团团友小组合奏《山川的回忆》,以纪念已故苏启明在1974年,带领中化中学华乐团参赛,凭此曲荣获全柔冠军兼全国亚军;並受邀到马来西亚电视台(RTM)录影,並追忆苏氏当年重编此曲。

 苏氏原本有意在中化中学华乐团成立40週年演奏会亲自指挥,而今却成回忆。

 苏氏第3儿子苏振华也在灵堂前,呈献二胡独奏《常相思》,追思父亲生前对他们的教诲。

 凯歌合唱团昨晚也组团,在中化中学华乐团小组伴奏下,献唱苏启明为凯歌合唱团编写的4首华乐伴奏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乌苏里船歌”、“阿拉木汗”、“半个月亮爬上来”。

 追悼会最后在中化中学华乐团代表张郁詮同学宣读悼文后结束。

 追悼会上没有道士摇铃声,反而是悦耳的华乐声,儼然像一场小型音乐会。

负起传承华乐使命
长子弃高薪厚职

苏启明早前向陈蕾士拜师,不只將华乐开枝散叶,也把4个儿子培育成华乐专才。

 苏启明长子苏英华(34岁)回忆时说,父亲在他小学三年级起,便开始栽培他学习古箏,到了中学才学琵琶,另三名弟弟也一样受到华乐薰陶,分別学习古箏、二胡,在华乐上各有专长。

 他说,他从2002年起在中化中学持教华乐,当时是因为父亲中风,且又遇到全柔独中华乐观摩演奏会时候,在群龙无首下加入中化华乐团,一直持教至今。

 苏英华透露,他原本是一家电脑公司系统工程师,因这样的机缘,而毅然放弃高薪厚职,负起继承父亲(苏启明)传承华乐的使命。

 他指出,父亲过世前曾重新编写《山川的回忆》,准备在明年1月举行的音乐会,亲自指挥这首,在中化华乐团于1971年创团后,首次在1974年参加华乐比赛中,获得全柔冠军兼全国亚军的曲目。

 “父亲也计划在中化百年校庆时,重新编写这部曲子献给中化,无奈完成心愿前已不在人世。” 

教完课程才离世

苏启明生前为华乐鞠躬尽瘁,临终前最后一刻也在为华乐。

 苏启明长子苏英华说,从创团到各分团成立,父亲算是华乐界服务最久的老师。

 他说,父亲对华乐鞠躬尽瘁,在临终前数小时,仍坚持在家里持教,並把整个课程教完后才离开人世,其对华乐真的是走到最后的一步。

 “我会继续先父未完梦想,希望帮他完成中化百年校演奏遗愿。”

 “他的离世很突然,也没有机会交代,所以目前所有的后续工作都会由学生去负责。”

 此外,苏英华透露,在父亲去世后这两天,有一只斑鳩一直棲息在住家前香炉上,好像是父亲在保护著家人,以及在追悼会中静静欣赏演奏乐曲。

少数会编曲华乐老师
世界各角落播种

苏启明早前先后创立启智华乐团和中化华乐团,是少数会编曲的华乐老师。

 在他多年细心的栽培下,华乐不仅在本地开枝散叶,也播种到沙巴和砂拉越,甚至世界各角落。

 从创团到各分团的成立,苏氏不仅算是华乐界服务最久的老师,甚至在临终前数小时,仍坚持將整个课程教完后才离开人世,令人无不敬佩和致以崇高的尊敬。

 苏启明自10多岁便对华乐有著浓厚兴趣,起初开始学习笛子和二胡,隨后参加启智书报社铜乐队当喇叭手,也参加了合唱团多年。

 于1967年发起组织启智书报社华乐团,高峰时期,曾率领该团北上南下巡迴演出,受到各地人士好评。

 年轻时师承于国宝级古箏演奏家陈蕾士教授,学习古箏及討教琵琶演奏技巧;也向新马多位华乐界前辈討教各种华族乐器的演奏技巧及华乐团组织法,並向钢琴老师陈庆昌学习乐理。

 1971年初,与罗微光校长及陈蕾士教授,在中化中学发起组织华乐团,並由苏氏为该校进行筹备及指导工作,直到离世,苏氏都未曾离开岗位。

 苏启明作了多首乐曲,更多次受邀到各地主持讲座及为各大小音乐赛事担任评审。2003年获颁“马来西亚表演艺术薪传奖—─终身卓越服务荣誉薪传奖”,肯定了苏氏多年来为对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及发展马来西亚音乐艺术的努力与付出。

老师无法验收成果
★郑静芳(麻坡凯歌歌乐协会合唱团团长)

 老师和本团合作数年,如今老师突然去世,无法验收成果,团员们都非常伤心,希望老师一路走好。

 老师原本计划在来临9月25日,出席本团举办的“风雨五年,情系歌乐”音乐会演唱,聆听他为本团编写的4首华乐伴奏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乌苏里船歌》、《阿拉木汗》和《半个月亮爬上来》。

纪念贡献灵堂演奏
★林子杰(中化中学华乐团毕业校友)

 为了纪念老师对华乐团的贡献,我们在灵堂前演奏了这曲,让老师钟爱的这首乐曲,陪他老人家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演奏《山川的回忆》是为纪念老师在1974年,带领我校华乐团贏取全柔冠军、全国亚军的经典纪念乐曲,当年,老师甚至还曾受邀带领华乐团到国营电视台(RTM)录影。

演奏老师代表作
★蓝正勛(麻坡中化中学华乐团团长)

 老师是一位使人敬佩的教练,即使中风了,他还是风雨无阻的到校指导我们练习,虽然老师已经离开了,但为了延续老师对华乐的热爱与期盼,本团届时將在演奏会上用心的演奏此曲,这是老师的代表作之一,我们要向老师交功课。

 华乐团將如期在明年一月举办的40周年演奏会上,演奏苏老师指定欲亲自指挥的《山川的回忆》,以完成苏老师心愿。

中化華樂團創辦人逝世,學生《山川的回憶》悼恩師


中化華樂團創辦人逝世‧學生《山川的回憶》悼恩師

2010-08-12 (光明日報)


一生為華樂的蘇啟明在逝世後,他的學生也以演奏華樂送別老師。(圖:光明日報)


    (柔佛‧麻坡)本地華樂界前輩兼麻坡中化中學華樂團創辦人蘇啟明逝世後,他教誨的華樂團成員在靈堂前以華樂齊奏一曲《山川的回憶》悼念恩師。蘇啟明一生為華樂,學生希望以華樂送別老師,悠悠樂聲飄揚靈堂,令人動容。蘇啟明老師於上週六晚上逝世,享年75歲。

      週三(8月11日)晚上,蘇啟明老師的三兒子振華也以二胡獨奏《常相思》獻給父親。這場告別儀式是由華樂團成員策劃。學生在觀看過往與老師相處的錄影片段時,也禁不住流下眼淚。

     麻坡凱歌歌樂協會合唱團一行30人也在華樂的伴奏下獻唱兩首民歌,即《阿拉木汗》及《半個月亮爬上來》,以祭這位本地華樂界的開山鼻祖。上述民歌是蘇啟明老師生前配合此團將在9月25日舉行的5週年音樂會,以華樂重新編曲。

編寫兩年後校慶曲目

    許多社團、學校、文化界人士、學生也紛紛到蘇老師靈堂前,獻上最後的敬意,蘇老師桃李滿天下,身在各地學生都回來協助喪事。

    蘇啟明長子蘇英華說,父親走得太突然,來不及交待,但父親生前正著手編寫兩年後的百年校慶曲目,這是父親的遺憾,他會盡力代父親完成。

    他說,父親生前也很想到中國海南島尋根,可是父親在2002年中風,兩年後第2度中風,以致雙腳無力,雖然家人已安排行程,但父親不想拖累家人而堅持不去,因此一直無法成行。
    “父親在臨終前數個小時,還在住家教導數名學生華樂,算是為華樂走到最後一步。”
他表示,父親在中風後仍堅持華樂工作,其中父親最愛的《真情永在》也是在2005年中風期間所創作,作為中化中學華樂團35週年音樂會,這首曲子也收錄在大馬華樂曲目冊裡。

麻坡凱歌歌樂協會合唱團30人在華樂伴奏下獻唱民歌,以祭蘇啟明老師。(圖:光明日報)

    中化中學華樂團團長藍正勳說,《山川的回憶》對老師及華團樂意義深遠,在1974年,即此團創立後不久,在老師的帶領下此團憑這首曲子獲得全柔冠軍及全國亞軍。

    他說,老師重編這首曲子,原本要在明年的40週年演奏會上再次執起指揮棒,可惜如今成了老師及團員的遺憾。但明年的演奏會照舊演奏《山川的回憶》,以完成老師的遺願。


2009年12月21日星期一

转载:09乐团party

09乐团party

昨天12月20日,乐团的最后一个party在我家(又是在我家,汗)

音乐会庆功宴+高三欢送会+什么可以庆都庆

原本是不答应他们的,这几年每次都在我家办party

我班和乐团的就蛮多次了,加上我姐拉拉杂杂的party,

频频办party感觉很显就对了,已经没有新鲜感了,

但是看他们好像选不到合适的地点,好吧,就再贡献一次(无奈答应,哈)

昨天他们下午两点就跑来我家准备了(好早哦。。)

原因是要来搓汤圆,当然吃汤圆有深层的意义咯

这次的party取名为《圆。缘》(还是《缘。圆》?反正读音都一样)

2009年12月14日星期一

麻中化中學華樂團‧“琴吟思季”千人共賞

中化中學華樂團與三育華小聯合呈獻精彩和悅耳動聽的演奏。(圖:星洲日報)

   
      (柔佛‧麻坡)麻中化中學華樂團週六(12月12日)晚上在此校禮堂舉辦“琴吟思季”音樂會,吸引逾千人共賞這場音樂饗宴。
        這項華樂演奏會是配合麻坡中化中學華樂團成立39週年紀念而舉行,現場1200張椅子坐無虛席,然而依然有許多熱愛華樂者陸續而來,舉辦單位於是臨時增加座席,讓所有到場支持者皆能欣賞到這場盛大的演出。

呈獻10首精典樂曲

        此校華樂團把春夏秋冬四季的氣息,以及人類的生活與自然情景的結合起來,透過各種樂器和純熟的彈撥技巧,淋漓盡致地發揮了出來。
當晚所呈獻的10首精典樂曲有:大合奏《苗嶺春草》、彈撥樂齊奏《秋收忙》、二胡獨奏《春詩》、笛子獨奏《牧民新歌》、柳琴獨奏《冬獵》等。
        此次的華樂演奏,穿插了中化中學華樂團與新邦里麻三育華小同台合奏《萬壽無疆》。
這首樂曲是中化中學華樂團導師蘇啟明專為這場演奏會所編創的樂曲,以藏族人民的生活為素材,描繪了家鄉秀麗的雪山、羊群,以及盛裝青年迎接佳節而歡欣起舞的熱鬧情景。
蘇啟明週六晚上也在會上頒發證書予參與獨奏演出的學生。
參與獨奏演出的學生在領取證書後,與蘇啟明(左5)合影,右一為中化中學校長陳維武。(圖:星洲日報)

(星洲日報/大柔佛)


2009年12月13日星期日

转载:《琴吟思季》音乐会圆满结束!

《琴吟思季》音乐会圆满结束!


转载:屁妹依婷的部落格

2009年麻坡中化中学华乐团《琴吟思季》音乐会正式开始!


。。。。

。。。。。

。。。。。。

2009年麻坡中化中学华乐团《琴吟思季》音乐会圆满结束!

乐团的最后一个活动,这一年内的重头戏就在昨日落幕了!

这一次的音乐会也不是万事都顺利,碰了些钉子

担心练不出,担心不是座无虚席,担心礼堂到了当天还不能完工,担心当天的未知数

不过最后还好是圆满结束了!开心!

2009年12月11日星期五

╭★ 小菜の菜园 ★╮: 明天 中学生涯 最后一场音乐会 《琴吟思季》 记

明天 中学生涯 最后一场音乐会 《琴吟思季》 记

转载:★ 小菜の菜园 ★╮



琴吟思季海报rgb

现在 2009年12月11日 00时15分(又是半夜!!) 换句话 明天就是音乐会了

刚刚昨天 全团擦乐器 其实我很混 哈哈 偶尔振洋帮我调 我就到处跑了 哈哈

P1090766



早上奶瓜一通电话就来到学校 刚失业的她 陪我在乐团一阵子 哈哈 填补空虚的心灵 哈哈(有作用吗?早该来找我啦~ 哈哈)
过后去了辅导处  我好像对统考成绩放榜的紧张+害怕的感觉 已近麻木了 哈哈
方正不管怎样 英文始终还是要另外进修的~ 我这样子进去不是去送死咩~~

2008年12月10日星期三

近20種樂器呈獻13曲‧中化華樂團6日娛賓


 2008-12-01 星洲日报近20種樂器呈獻13曲‧中化華樂團6日娛賓

转贴至:http://www.sinchew.com.my/node/92594?tid=37



參與“華族樂器知多少”演出的麻坡中化中學華樂團,
以他們的熱情來歡迎民眾蒞臨麻坡啟智會堂聆賞華樂演奏。
(圖:星洲日報)

(柔佛‧麻坡)你對“華族樂器知多少”?就讓麻坡中化中學華樂團透過近20種共分為四大組合的樂器,呈獻13首齊奏與合奏曲,告訴你華樂的箇中奧妙。
這場即將於12月6日(週六)晚上7時30分,在麻坡啟智會堂三樓演出的“華族樂器知多少”演奏會,是由中化中學華樂團花了1年時間,精心策劃、籌備和排練的成果。
中化中學華樂團團員雖擠在狹窄的音樂室內練習,
但卻不會因此影響表現。(圖:星洲日報) 
中化中學華樂團創立至今已有38年。樂團希望藉此演出機會,讓家長和社會人士分享樂團的成果與突破,讓民眾透過樂曲,更瞭解華樂、欣賞華樂,甚至愛上華樂。
樂器中西合併中化中學華樂團深信,看了演出後,家長和社會人士會發現樂團長大了、蛻變了,也不會再以刻板的印象,看待這支充滿朝氣的華樂團。因為今日的中化華樂團,是活潑的、現代的,而且還是很In的。就連他們的樂器,也緊跟潮流,中西合併,形成獨特的華樂演奏藝術特色。
教練改編印度樂曲
蘇啟明38年來看著中化華樂團從零開始,
發展到今日的百人華樂團,深感欣慰。(圖:星洲日報) 
看著中化華樂團由呱呱落地,從零開始發展到今日的成員約百人華樂團,教練蘇啟明老師不禁老懷安慰。他也特地為演出改編一首印度樂曲《勇敢的姑娘》。
他坦言,中化的華樂團已走向“交響化”,也突破了舊有的框框,勢必給觀眾新鮮的聽覺享受。
演奏會以四大樂器組合呈獻
中化中學華樂助教,同時也是團總指揮蘇英華透露,配合此次演奏會的主題,樂團將以“拉、彈、吹、打”等四大樂器組合呈獻節目,讓觀眾瞭解華族樂器的基本份類和聲樂特色。
所謂的“拉”就是拉弦樂器,如二胡、提琴、中胡、板胡、京胡和大提琴等;“彈”指的是揚琴、柳琴和中阮等;“吹”,有的是笛、笙和嗩吶;“打”主要是以敲擊樂器為主,即有鼓、鑼、鈸和雲鑼等。
他說,此次演出的曲風,跨越了傳統華樂曲子,涵概多元的民族風。除了馬來和印度民歌之外,熱鬧的《慶典序曲》也將由京胡領奏。
此外,留學中國的馬來西亞學生的創作曲,以及電視觀眾耳熟能詳的電視劇主題曲與插曲所串成的組曲,例如《倚天屠龍記》、《上海灘》和《小李飛刀》等多首金曲,也將在會上呈獻。
他表示,這些都是朗朗上口的經典好歌,相信能夠引起民眾的共鳴,加深民眾對華樂的認同。
3天密集訓練準備演出
鄭潔穎(左起)、蔡慧敏和劉家淵代表中化中學華樂團,
盛情邀請家長和社會人士共赴華樂饗宴。(圖:星洲日報)
 
演奏會籌委會主席鄭潔穎(高二)表示,他們一團80餘人自年初開始,便著手籌備和排練這場演出,希望家長能踴躍出席聆賞,提供團員肯定與鼓勵。
中化中學華樂團團長蔡慧敏(高二)說,為了將華樂的精髓呈獻出來,許多團員犧牲了個人的課餘時間,加緊練習。
樂團於11月29日至12月1日,展開了3天的密集式訓練,以確保團員都能處在最佳狀態,在演出當天呈獻最棒的演奏。
演奏會指揮劉家淵(高二)自小學5年級,便對華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過7年的華樂熏陶,使他對此次的演出充滿了期待。
樂捐有年曆送
一套4款的“四大華族樂器小年曆”,
是中化華樂團團員的精心設計。(圖:星洲日報)
 

中化中學團學員為了這次的演出,也精心設計了一套共4款的“四大華族樂器小年曆”,凡樂捐1令吉者,便可索取一款精美的小年曆。
由於演出場地空間有限,此次演奏會將只推出500張入場券,凡樂捐8令吉的學生,可索取學生券;家長或公眾若樂捐15令吉,可索取普通券;捐獻30令吉者則可獲得貴賓券。
沈得程將會以京胡領奏大合奏曲──《慶典序曲》。(圖:星洲日報) 
揚琴是彈奏樂器的一種。(圖:星洲日報)

吹奏樂器以笛、笙和嗩吶等樂器為主。(圖:星洲日報) 
雲鑼是打擊樂器的一種,打法靈活,為樂曲增添熱鬧的氣息。
(圖:星洲日報)
 
(星洲日報/大柔佛)

2008年12月7日星期日

转载:《华族乐器知多少》圆满结束~~


《华族乐器知多少》圆满结束~~

华族乐器知多少

昨天 圆满结束咯~~ 嘿嘿

好快好快  迅雷不及掩耳的快啊~~

不过讲真的  没有完全的准备好  时间太短了

当天才总彩排  彩排后也没再练了

然后就这样上去死  船到桥头自然直

我觉得我们真的是尽力了~~就很好了~

真的很开心~

2007年12月19日星期三

转载:隽漾族情音乐会(这星期六)


转载:隽漾族情音乐会(这星期六)


演奏会倒数三天……
其实不懂是要开心还是怎样……
对于我来说这当然是一种解脱,
但是这也等于要告别了我的乐团……
那种心情……真是复杂……

最不舍得的还是乐团。
我的高胡,我的朋友,还有拉弦组……

高胡,其实很好啊!
虽然它不是备受喜爱的乐器,
但是它在我的心中就像是老朋友一样,
那么地和蔼可亲。
有时还真想把它一直留在我身边。
我很喜欢练习还有合奏。
拉高胡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
会有很满足的心态。
从一开始的不堪入耳变成稍微可以接受,
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呵呵呵

不懂我喜欢乐团什么,
可能什么都喜欢吧。
太久的感情了,很深厚。
像一家人……虽然也不是很团结……
还常常吵架……

……
如果问我离开中化最放不下的事情,
应该就是中化华乐团了吧……
(写到好像不会回来了那样)